AI导游、AI选房、方言数字人民宿房东,XR技术复原千年壁画,无人机护航返乡,悬崖动车信号满格,VR大空间娱乐……从今年“五一”假期不难看出,基于大数据、大模型、人工智能的黑科技手段正在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旅游体验。
数字科技赋能旅游消费
“打开电脑,拿起手机,让文物讲述它的故事。”基于大模型的文博智能体,用AI的力量让文博知识触手可及,让每个人都成为文博传承的参与者与受益者。走进博物馆,文博智推官化身专业向导,为观众提供国内外博物馆文物、展览、数字化应用等相关文博专业知识科普讲解和传播推广。大模型时代,在文化和技术的融合驱动下,文博内容新场景正加速向多元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升级,助力文物和文化遗产走出展柜,“活”在当下。
“广大司乘朋友们,无人机正在巡逻,请勿占用应急车道,祝您一路平安。”这是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淮南分公司(以下简称淮南电信)的无人机“云端劝导”。“五一”假期,淮南电信联合安徽淮南交警启用“无人机+地面指挥”协同模式,通过智能化巡检、实时喊话劝导、精准违法抓拍等技术手段,全力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为市民出行注入科技动能。
从震撼的航拍画面到多元的生活应用,无人机正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浪潮不断解锁新可能。在成都,无人机观光成为旅游新时尚,游客可以乘“机”俯瞰繁花似锦;身处山顶,无人机化身“空中信使”送来救命药品;交通拥堵,乘坐无人机即可跨越城市上空,高效直达机场,解决出行难题。
攀登高峰力不从心?今年“五一”,融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外骨骼”设备成为游客新宠,助力众多游客轻松登顶泰山。
“数字技术正在赋能旅游消费,助力假期新型文旅消费升级。”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对记者说,“近两年来,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各类人工智能成果不断涌现,如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在文旅行业落地生根,新技术的应用为旅游消费市场注入全新活力,催生出独具魅力的AI旅游新业态。”
戴VR穿越巴黎圣母院
戴上头盔,记者瞬间置身于巴黎圣母院前,大火正在熊熊燃烧,烟气和火星似乎扑面而来。在北京展出的HTC《巴黎圣母院沉浸式VR体验展》上,参观者佩戴头显设备即可穿越到巴黎圣母院始建之时,亲身体验巴黎圣母院初建、变迁、火灾、重张的壮丽过程。
近年来,业界运用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VR、AR、MR等新技术,开发出很多虚拟现实影像产品,带给人们全新的多维感知交互体验。
“VR
LBE大空间体验是一种大空间虚拟现实体验模式。”该项目负责人华女士对记者说,“这是一种基于精准定位,借助实时渲染技术、沉浸式VR技术、全身动态捕捉和超高清无线传输技术等,让用户在视觉、听觉甚至是嗅觉、触觉等全方位的交互中得以沉浸于无法前往的场景和时空。观众可以在线下空间内自由行走、探索,具有沉浸、自由、互动等特点。”
悬崖动车全程信号满格
列车沿着悬崖峭壁蜿蜒而上,青山苍翠、云卷云舒的绝美景色尽收眼底。“五一”假期,许多游客慕名来到国家5A级景区江西资溪大觉山,体验爆火出圈的世界第一条超长距离高空悬崖动车项目。体验悬崖动车的游客发现,高铁不仅在空间上让天堑变通途,还附送了信号满格且不卡不掉的惊喜。
“高铁车厢为金属材质,会严重阻挡手机信号。”中国联通相关技术负责人告诉对记者,“影响信号的因素还有诸如车速极快,在单个基站的驻留时间仅3至5秒,手机与基站频繁切换,切换过程易造成信号短暂中断;高速移动的列车还将对无线信号的接收产生严重影响,引发多普勒频率偏移,导致手机接收到的信号频率发生变化;在运行高峰、用户密集时,瞬时业务量变大会造成信号质量下降等。”
对此,中国联通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以科技赋能实现破局。如重构高铁专网拓扑结构,采用“之”字形站址布局,并加密沿线站间距,保证高铁沿线覆盖质量;自主研发新型天线斜装支架,应用创新增强型基站设备,大幅减少覆盖盲区;采用多个基站小区合并的方案减少切换频次,并优化多普勒频偏补偿算法能力,将掉话率降低80%以上;全面升级部署高铁5G-A网络,使网络容量及单用户体验速率均提升两倍;对于载客量极高的热点路段采用3CC三载波聚合技术,让手机在超大带宽中收发数据的同时,为用户带来更稳定、流畅且高速的数据交互体验。此外,依托无线网络与AI融合技术,实现基于业务分层的高铁用户动态保障,甚至可以满足低时延、高实时性的游戏体验。
方言数字人带你AI选房
不仅能沉浸式看到民宿内的结构陈设,甚至能放大房东珍藏的唱片书籍,还能以3D的方式看到民宿外的风景街景;房东24小时在线,用自己的方言介绍自己的屋子和屋里的宝贝们……这是途家将AI技术引入民宿行业,并首创推出的AI空间选房和民宿房东数字人。
优越的地理位置、秀丽的周边风景是好民宿的稀缺资源,也是不少消费者选择民宿时的重要判断依据。如何能够让房东以更低的成本展现出民宿和周边环境特点?途家借助AI技术开辟了全新路径。途家的AI空间选房功能,让用户在预订前就可以通过全景模式查看民宿所在区域及房间内的布局、装饰风格等细节,房东精心设计的每一处特色亮点都能被完整呈现。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看得见和听得见的亲近感传递给用户。”途家民宿AI项目负责人对记者说。“与传统民宿3D空间展示模式动辄数万元设备投入和漫长制作周期不同,途家创新推出的AI展示模式极大降低了门槛,房东只需用智能手机在固定点位拍摄,AI就会自动处理,数小时后即可生成现实民宿的数字孪生模型,让用户在线上也能放大细节挑选出心仪的优质房源。”
民宿房东数字人在民宿详情页24小时在线,介绍民宿设施、亮点及特色,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除了普通话,数字人还会讲粤语、四川话等方言,甚至能通过音色、口型甚至情感模拟呈现房东的个人特色。
智慧旅游蓝海启幕
“旅游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在挖掘旅游消费潜力方面具有巨大前景。”洪涛说,“今年我国智慧旅游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4555亿元。”
洪涛表示,从“五一”假期看,人工智能科技赋能旅游产品创新应用层出不穷,如利用虚拟现实XR技术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智能导览器、智能穿戴设备等智能旅游设备可以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服务。利用科技手段优化旅游服务流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的流量、消费习惯等,为景区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实现自助购票、自助入住等便捷服务。建立智能旅游管理系统,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智能旅游APP可以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游客可以通过APP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天气、交通、住宿、餐饮等信息,并实现在线预订、支付等功能。同时,APP还可以收集游客的反馈和评价,为景区改进服务提供依据。
洪涛认为,在科技推动旅游产业升级方面,可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如利用数字技术复原历史场景,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推动旅游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旅游产业的智能化水平。“文化和旅游行业与科技的融合将在产品创新、服务优化、营销拓展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挖掘旅游消费的潜力。”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