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军事

反坦克地雷越变越“聪明”

时间:2025/05/09 15:19:49 | 作者: | 来源:解放军报

图为芬兰“哨兵”ATM反坦克地雷。资料图片

近年来,关于新型反坦克地雷研发与使用的资讯频频进入人们视野。去年底,芬兰一家公司完成了又一批“哨兵”ATM反坦克地雷的交付。据称,由该地雷组成的雷区,能摧毁对手的坦克,也能“放行”己方的坦克。

这种地雷与传统的反坦克地雷存在明显不同。

众所周知,反坦克地雷是一种专为攻击装甲车辆尤其是坦克而设计的爆炸器材,主要由探测识别系统、控制系统和战斗部组成。通过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金属射流或破片,能破坏装甲车辆的履带、底盘、侧面或顶部装甲,使之丧失机动性或直接被摧毁。

传统的反坦克地雷触发装置功能相对单一,如依赖机械压力触发,易被滚压式扫雷器清除。

新型反坦克地雷集成了多模传感器,具有多种触发方式。以俄罗斯PTKM-1R为例,其声学和震动传感器可探测到50米范围内的装甲目标,在计算弹道后发射子弹药至30米的空中。子弹药利用红外与雷达传感器对地扫描,一旦发现目标进入打击范围,即会立刻实施“攻顶”打击。类似技术也体现在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发的ADW上,该种地雷可通过震动、声学、毫米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探测目标,并向目标上方发射SMArt155子弹药,实现穿甲弹丸的“攻顶”。俄乌冲突中,乌克兰军队用无人机投放的PTM-1L反坦克地雷配备磁感应引信,能通过感应装甲车辆经过时引起的磁场变化触发起爆。

近年来,反坦克地雷正变得越来越智能。

传统雷场一旦部署就难以调整,尤其是将反坦克地雷与反步兵地雷一起部署的战法,更使这种雷场一旦形成即成为“绝地”。为了适应攻守转换频繁的现实,各国开始研制更加“聪明”的反坦克地雷,进而打造可以调控的“智能雷场”,让反坦克地雷实现“全域可控”。

美国研制的“大黄蜂”反坦克地雷,能与音响传感器阵列、智能雷场控制站共同组成智能战斗警戒系统。该系统能在雷场控制区域内探测和收集目标信息,自主分析判断,根据情况指令地雷进入战斗状态,或给某个地雷下达攻击命令。

俄军研发的新型智能地雷在布设后,系统能够自动绘制雷区图,从引爆时间到自毁时间均可远程控制。这种功能,让它既可在防守时适时引爆迟滞敌人进攻,也可在己方进攻时遥控反坦克地雷不被引爆,避免误伤。

据称,芬兰的“哨兵”ATM反坦克地雷,能通过联网形成实时可控的雷场。其地雷位置及变化情况会动态显示在控制单元的屏幕上,操作员可通过终端监控雷场状态,对雷区实施远程布防和撤防。

不难看出,当前反坦克地雷的智能化,在相当程度上是指雷区的布防/撤防可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趋成熟,今后的反坦克地雷或将在探测、识别和攻击目标方面具有更强的自主运行能力。(李 伦 李润鑫)


责任编辑:弘龑

上一篇:日新部署F-35A加强海岸防空

下一篇:没有了

本网版权所有:新华视讯
邮箱:xhsx2019@163.com 值班QQ:1343043433
香港特区政府注册处编号:2786114 香港特区政府登记证编号:70281636-001-01-19-7
地址:中国香港九龙佐敦船街32-36号
本网监督机构:香港互联网信息协会,新华视讯传媒 | 网站地图